大唐圣功诗

祜闻昔隋末,炀帝厄围兵。
太宗初应募,杖剑起边征。
扬师列虚旗,首激将军诚。
神略在一断,解围当未萌。
高祖守河东,权力已兼并。
猖狂蚁结徒,举踵乃击平。
隋德日已衰,俯折士尊名。
群才□相杕,诺以义为盟。
屯军起边州,李密驰传迎。
杨眉爱姿度,失口真王英。
由是太河南,千里响应声。
降王与拘窦,亲待入宫城。
乃命臣萧瑀,府库掌虚盈。
次命臣玄龄,图书收付卿。
开牢释奸枉,各更重从轻。
回戈略伪主,太庙告明明。
殊功苟未已,徽号为重旌。
文物一以兴,贤良俱间生。
声诗日盈听,智论益纵横。
何意萧墙内,阴谋中构倾。
直词虽可进,王法讵该情。
甲子上即位,南郊赦宪瀛。
八蛮与四夷,朝贡路交争。
三月后亲蚕,癸亥上亲耕。
侍臣虞南等,碑以纪功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大唐圣功诗》是唐代诗人张祜所作的一首诗,描绘了唐朝初期在太宗李世民领导下的辉煌成就和历史事件。诗中提及的关键人物如隋末的动乱、太宗的军事行动、对敌方的胜利等,展示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历史背景
  • 隋末动乱:《大唐圣功诗》开篇提到“炀帝厄围兵”,指出隋朝末年炀帝杨广面临严重的军事威胁。
  • 太宗应募:诗中提到“太宗初应募,杖剑起边征”,说明唐太宗李世民在隋末动乱期间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
  1. 战争胜利
  • 首激将军诚:描述了太宗如何通过激励将领来赢得战役,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
  • 解围当未萌:进一步强调太宗的军事决策,即在敌人还未完全准备好时便采取行动,从而取得了胜利。
  1. 政治稳定
  • 高祖守河东:提到了唐太宗的父亲唐高祖李渊在河东地区的稳固统治,为唐朝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 群才相杕:形容文臣武将团结一心,共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1. 法治建设
  • 诺以义为盟:反映了唐太宗时期法治建设的进展,强调法律的重要性和公正性。
  • 回戈略伪主:描写了唐太宗通过武力打击篡位者的行为,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果断。
  1. 文化发展
  • 文物一以兴:指唐朝文化的繁荣,包括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 贤良俱间生:表达了唐朝时期人才辈出的景象,以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 诗歌风格
  • 豪放与细腻并存:张祜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诗歌既有豪放激昂的情感表达,也有细腻入微的细节描绘,使得《大唐圣功诗》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大唐圣功诗》不仅是对唐朝初期历史的回顾,也是对那个时代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的颂扬。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唐朝的强盛和文化的繁荣,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张祜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