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二首 其二

残月皓烟露,掩门深竹斋。
水虫鸣曲槛,山鸟下空阶。
清镜晓看发,素琴秋寄怀。
因知北窗客,日与世情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晨起二首·其二》是宋朝诗人张耒所创作的一组五言长律。此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体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下面将对其内容、主题、艺术特色以及背景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仲春忽过半,长养候已深。
    晨兴雨初霁,近日瞩平林。
    繁桃张丽锦,好鸟鸣清琴。
    樛枝有新子,翘草无陈心。
    谪官伤局促,端居厌滞淫。
    眷言平生友,乖隔如参辰。
    穷居无远念,暇日亲庖厨。
    泽国富滋味,春江出嘉鱼。
    鬻市有悬羔,撷园得嘉蔬。
    虽无五鼎烹,荐俎颇有余。

  2. 主题与思想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平静与满足。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之地,享受自然的美好,这是诗人追求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
  1. 艺术特色
  • 形象生动: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情感,如“繁桃张丽锦”形容花朵的艳丽,“好鸟鸣清琴”则通过鸟儿的声音描绘出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
  • 情感真挚: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超脱俗世的闲适与自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感悟。
  1. 背景信息
  • 《晨起二首·其二》创作于宋代,是张耒在隐居生活中所作。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可能对诗人产生了影响,使他更倾向于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1. 文化价值
  • 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宋代文人心态的重要资料。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简朴生活方式的追求。

张耒的《晨起二首·其二》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审美取向的诗歌,更是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个人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