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七 第七章明般若无诤

君不见般若真源本常净,生死根际自虚微。
即此生死真般若,离斯外觅反相违。
心若分别于生死,诸苦毒难竟相追。
今若事之为功匠,虚妄颠倒不能归。
而此但假空言语,净秽两边俱不依。
无心舍离于生死,涅盘无心亦不追。
涅盘无心即生死,生死无心般若晖。
般若无心明照用,无照无用断言辞。
亦复不欲有诸见,即是法王无上医。
善解于此无心药,三有诸病尽能治。
行路难,路难遣之而复遣。
识此遣性本来空,无心终是摩诃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行路难二十篇并序 其七 第七章明般若无诤》是唐代诗人傅翕的作品。在这首诗中,傅翕深入探讨了生死与涅槃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理解“无心”来达到解脱的境界。

傅翕作为唐代的佛教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深厚的佛学修养,也体现了唐代诗歌艺术的高超技巧。他的这种结合宗教思想与文学表达的方式,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傅翕的这首诗《行路难二十篇并序·其七·第七章明般若无诤》,不仅是一首具有宗教哲学意味的作品,同时也是对人生苦难的深刻反思和对解脱之道的探索。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更深入地理解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