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河中紫极宫

昔年曾伴玉真游,每到仙宫即是秋。
曼倩不归花落尽,满丛烟露月当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河中紫极宫》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以下是对其作品的简单介绍:

  1. 作者生平:温庭筠,字飞卿,号东野,唐代著名文学家和词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与李商隐、杜牧并称为“小李杜”,在晚唐时期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出生于官宦之家,自幼聪颖过人,才华横溢。然而,由于政治斗争的复杂,温庭筠的生活充满了坎坷。尽管如此,他的创作依然保持着高水准,尤其是诗歌和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2. 诗词原文:昔年曾伴玉真游,每到仙宫即是秋。曼倩不归花落尽,满丛烟露月当楼。
  3. 诗句解析:《题河中紫极宫》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怀旧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慨。诗中的“玉真游”可能指的是与某种美好事物或境界相伴的美好回忆,而“每到仙宫即是秋”则描绘了一种季节变换带来的感伤情绪。结尾处的“花落尽”和“烟露月当楼”则增添了一份萧瑟之美,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细腻。
  4. 艺术特色:温庭筠的诗歌以辞藻华丽、意境深远著称。在《题河中紫极宫》中,诗人运用了诸多优美的意象,如“玉真游”和“烟露月当楼”,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深化了诗歌的意境。通过对比“曼倩不归”所带来的孤独感和花落尽的凄凉感,诗人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5. 文化价值:《题河中紫极宫》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它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对这首古诗的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特别是对于喜欢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不仅是一次美的享受,也是一次深入了解唐代文化的良机。

《题河中紫极宫》不仅是温庭筠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唐代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不仅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窥见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