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 其二十三

经行林树下,求道志能坚。
既有神通力,振锡远乘烟。
一登四弘誓,至道莫能先。
不贪旷劫寿,何论延促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六十二首 其二十三》是唐代道世的作品。《颂六十二首·其二十三》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文字,反映了作者在求道过程中的内心变化与体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道世,唐朝僧人,以精通经典、撰述佛经闻名。他的作品不仅在佛教界有重要地位,也在文学领域产生了广泛影响。道世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为理解其作品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2. 诗歌原文:这首诗歌原文如下所示:

经行林树下,求道志能坚。  
既有神通力,振锡远乘烟。  
一登四弘誓,至道莫能先。  
不贪旷劫寿,何论延促年。  
  1. 诗作鉴赏: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和追求真理的执着。从“经行林树下,求道志能坚”可以看出,诗人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坚定不移,这种精神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道德修养的追求。“既有神通力,振锡远乘烟”则描绘了诗人运用神通之力,超脱世俗的境界。

  2. 诗作影响:此诗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意义,更在佛教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展示了唐代僧侣通过文学作品弘扬佛法、提升精神境界的典范。此外,《颂六十二首》作为敦煌遗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研究唐代佛教文学的重要资料。

《颂六十二首·其二十三》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修行体验的诗歌,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佛教文化与广大读者的心灵。通过对该诗的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