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林树下,求道志能坚。
既有神通力,振锡远乘烟。
一登四弘誓,至道莫能先。
不贪旷劫寿,何论延促年。

【注释】

颂六十二首 其二十三:颂,古代的一种文体。“林”指道场树林。“振锡”,用锡杖打铁石的声音。“四弘誓”,佛家语,四种宏誓大愿。“至道”即最高的道。

【赏析】

这首诗是《大正藏》中《大般涅槃经》卷二的一篇颂文。作者以颂的形式,歌颂了佛祖在修行成道的过程中,经过种种磨难,最后获得解脱,证得了最高境界的功德和智慧。

第一句:“经行林树下,求道志能坚。”

意思是说在修行的道路上,他不断地行走,在林荫之下寻求修行的道路。这里,“林荫”是指佛教的修行道场,也就是丛林。“求道志能坚”是指他立志于修行,并且决心坚定。

第二句:“既有神通力,振锡远乘烟。”

意思是说他有了神通的力量,可以振锡(锡杖)飞升到遥远的天空中。这里的“神通力”是指他的智慧和能力,而“振锡远乘烟”则是指他能够超越世俗的界限。

第三句:“一登四弘誓,至道莫能先。”

意思是说他一旦登上了四个宏愿的境界,就成为了最高的道者。这里的“四弘誓”是指佛教中的四种宏愿,即戒、定、慧、解行。

第四句:“不贪旷劫寿,何论延促年。”

意思是说如果他不贪图世俗的长寿,那么对于生命的长短又有什么可以论说的呢?这里的“旷劫”是指无尽的时间,而“延促年”则是指生命的长短。

【译文】

在修行的林荫下行走,追求修行的志向坚定无比。

拥有神通之力,振锡飞升到遥远的天空中。

一旦登上了四个宏愿的境界,就成为了最高的道者。

不贪图世俗的长寿,那么对于生命的长短又有什么可以论说的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