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 其六十二

龚胜无遗生,季业有穷尽。
嵇叟理既迫,霍子命亦殒。
屡屡厚霜指,纳纳冲风菌。
邂逅竟既时,修短非所慜。
恨我君子志,不得严上泯。
送心正觉前,斯痛久已忍。
既知人我空,何愁心不谨。
唯愿乘来生,怨亲同诚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颂六十二首·其六十二》是唐代诗人道世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一系列历史人物的命运,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主题。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道世是唐代的诗人,他的生平资料相对较少,但从他的作品风格来看,他应该是一位注重内心世界的文人。

  2. 诗歌原文:彼此且无相负累,行人无不失钩锥。虽然不瞎众生眼,也好拳头劈口槌。

  •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而著称。
  • “彼此且无相负累”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中相互理解和支持的重视,强调了在人生旅途中,人们应该互相帮助,共同前行。
  • “行人无不失钩锥”则揭示了诗人对于个人能力和自我提升的关注,鼓励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磨练自己,克服困难。
  • “虽然不瞎众生眼,也好拳头劈口槌”表达了诗人对行动力的重视,认为即使不能明察秋毫,也要敢于行动,勇于面对挑战。
  • 这首诗还蕴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通过对比“季业有穷尽”与“嵇叟理既迫”等意象,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死观念的超然态度。
  • 此外,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传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哲学。
  • 诗中的“厚霜指”“冲风菌”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隐喻了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困境和挫折,但同时也传达出一种从容应对的态度。
  • 此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的理解,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颂六十二首·其六十二》不仅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佳作,也是唐代诗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