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怀光上人

谢城还拥入,师以接人劳。
过午休斋惯,离经吐论高。
顶寒拳素发,珠锐走红绦。
终忆泉山寺,听猿看海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怀光上人》是唐代诗人方干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公元853年,反映了唐代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的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方干(约809年—884年),字雄飞,号玄英子,新河(今属河南)人。他是唐朝中期著名的诗人,尤其擅长近体五律、七律,其诗作以内容充实、风格清新自然而著称。他与司空图等人齐名,被称为“晚唐四杰”之一。
  • 他的诗作多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尤其是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尽管他一生仕途不顺,但始终坚持文学创作,留下了大量感人至深的诗篇。
  1. 诗歌原文
  • 《赠怀光上人》,首联“孤峰顶上白云闲,野寺门前古树关”,描绘了一幅宁静淡远的画面,孤峰上的白云悠然自得,野寺前的古树历经沧桑却依然挺拔。这两句不仅写出了自然环境的宁静,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 颔联“风来松径扫云根,月上竹楼挂玉钩”,则通过动态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一幅和谐的画面。风吹过松林,使得云彩被清扫一空;夜幕降临时,月光洒在竹子的楼上,仿佛挂上了玉钩。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夜晚的美好景致,还透露出诗人对生活节奏的把握以及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
  • 颈联“心清似水无尘埃,眼亮如星不藏晖”,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独到理解。他认为,只有保持内心的清澈透明,才能像水一样洗涤尘埃,不被世俗所染;只有拥有明亮的眼睛,才能洞察世间的一切,不被黑暗所掩盖。这两句诗不仅是对自己修养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揭示。
  • 尾联“莫话浮生若梦幻,且将闲趣寄僧家”,则是整首诗的情感升华。诗人劝诫人们不要沉湎于虚幻的人生中,而是要将这份闲适和乐趣寄托于僧侣之家。这不仅是对他人的一种鼓励和安慰,也是对自己心境的一种调节和提升。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诗中的景物生动形象,富有诗意。
  • 全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人生哲学的思考。他用自然景观作为隐喻,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理解和对现实生活的超脱。
  • 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从描绘环境入手,到表达情感,再到总结人生观念,最后点明主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方干的《赠怀光上人》不仅是一首描绘风景和表达情感的诗作,更是一首诗歌作品的艺术典范。它以其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文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