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砖不成镜,虚空终有月。
火急自提取,莫受多生屑。
劝人 其十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劝人·其十七》是唐代诗人义存的作品,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作者背景:义存是一位唐代僧人,他在年少时出家,后游历吴、楚、梁、宋等地,最终归隐于芙蓉山的雪峰山广福院。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出家到归隐的转变,这一过程反映了他对佛教修行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行的体会。
原文与翻译:原诗“磨砖不成镜,虚空终有月。火急自提取,莫受多生屑”表达了一种对世事无常和生命意义的深刻领悟。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即认识到世间万物的空性(无自性)和个体存在的短暂性。
作品赏析: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义存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他对生命和宇宙的哲学思考。他通过对日常现象的观察,揭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引导人们达到心灵的解脱。
历史影响:《劝人·其十七》在中国诗词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作品,也是探讨佛教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代表之一。
现代价值:在今天,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仍然具有启发意义,鼓励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自我提升的途径。
《劝人·其十七》作为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不仅在艺术上有所成就,更在思想上给予人们深刻的启迪。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深邃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