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双红泪堕,度日暗中啼。
雁出居延北,人犹辽海西。
向灯垂玉枕,对月洒金闺。
不惜罗衣湿,惟愁归意迷。
昔昔盐二十首 长垂双玉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昔昔盐二十首·长垂双玉啼》是唐代诗人赵嘏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通过雁出居延北与人犹辽海西的对比,展现了主人公在思念中度日如年的煎熬。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进行介绍:
作者简介: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家幕下。
诗歌原文:双双红泪堕,度日暗中啼。雁出居延北,人犹辽海西。向灯垂玉枕,对月洒金闺。不惜罗衣湿,惟愁归意迷。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白描的手法,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展示了离别的痛苦。同时,诗中的意象“双双红泪”、“暗中啼”等都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刻感受。
情感表达:赵嘏通过对主人公的刻画,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无论是雁鸟还是人,都在默默地承受着离别的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物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煎熬。诗中的“惟愁归意迷”更是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让人感同身受。
赵嘏的《昔昔盐二十首·长垂双玉啼》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痛苦的诗作,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人生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也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