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继和王霞卿诗

题诗仙子此曾游,应是寻春别凤楼。
赖得从来未相识,免交锦帐对银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依韵继和王霞卿诗》并非一个已知的文学作品,而是可能是指代某种形式的诗歌作品。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作者介绍:该作品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郑殷彝。在僖宗光启三年(887年),郑殷彝于会稽看到王霞卿题诗于唐安寺壁,随后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此事的关注和对王霞卿的敬仰。

  2. 作品形式:这首诗为七言绝句,押尤韵,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型特点。

  3. 内容解析:诗中“题诗仙子此曾游,应是寻春别凤楼”表达了郑殷彝对王霞卿曾经游览并留下诗句的赞叹,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王霞卿寻找春天、离别凤楼的情景的理解与想象。“赖得从来未相识,免交锦帐对银钩”则进一步描绘了两人虽未真正相识却能彼此欣赏对方才华的场景。

  4. 艺术鉴赏:作为一首七言绝句,《依韵继和王霞卿诗》在形式上简洁凝练,语言优美,通过对偶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押尤韵的使用也使得整首诗更加和谐悦耳。

《依韵继和王霞卿诗》并非一个广为人知的著名文学作品,但通过对其作者、形式、内容以及艺术特色的分析,可以推测这可能是指代某位诗人的作品或其诗作中的一首。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唐代诗歌的朋友来说,郑殷彝的其他作品可能是更值得关注的研究对象,这些作品同样能够体现出唐代诗人独特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