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同僧宿西池

菡萏遍秋水,隔林香似焚。
僧同池上宿,霞向月边分。
渚鸟栖蒲立,城砧接曙闻。
来宵莫他约,重此话孤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同僧宿西池》是唐代诗人刘得仁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

  1. 诗作原文
    菡萏遍秋水,隔林香似焚。
    僧同池上宿,霞向月边分。
    渚鸟栖蒲立,城砧接曙闻。
    来宵莫他约,重此话孤云。

  2. 诗作赏析

  • 描写自然景色:刘得仁在这首诗中描绘了秋季夜晚宁静的自然美景。”菡萏遍秋水” 用荷花遍布池塘的景象,形容秋天水的清澈和荷花的美丽;”隔林香似焚”则通过树林中的香味比喻,展现了秋天夜晚的静谧。
  • 反映作者情感:整首诗透露出诗人与僧人深夜共宿西池的幽静与和谐,以及诗人内心孤独但平和的情感状态。”来宵莫他约”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夜深人静时与朋友相聚的期待,而”重此话孤云”则暗示了诗人独自面对夜空,感受自然之美的心境。
  1. 诗作背景
  • 此诗应写于唐代,诗人可能因公务或其他原因与僧侣一同前往西池,选择在此地过夜。西池可能是一个风景优美、适合夜间散步的地方。
  • 诗中“僧同池上宿”表明当时有一名僧人陪伴,这可能增加了整个晚上的氛围。
  • “来宵莫他约”,反映出诗人不想打扰他人,只愿意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

《秋日同僧宿西池》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人与自然的对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心灵的独白。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可以更加感受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