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萏遍秋水,隔林香似焚。
僧同池上宿,霞向月边分。
渚鸟栖蒲立,城砧接曙闻。
来宵莫他约,重此话孤云。
这首诗是诗人与僧徒在西池共度一个秋天的夜晚时所作。
第一句“菡萏遍秋水”,描写了池塘中荷花盛开,水面上弥漫着荷花的清香的景象;这两句诗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和气氛,为整首诗歌定下了宁静祥和的基调。
第二句“隔林香似焚”,通过比喻,将荷香比作燃烧的火焰,表达了诗人对荷花香气的喜爱和赞美;这两句诗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
第三句“僧同池上宿”,描绘了僧徒与诗人一同在西池上过夜的情景;这两句诗表现了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交流。
第四句“霞向月边分”,以天空中的云霞比喻月光,描绘了月亮与云朵交织在一起的美丽景象;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观察和感受。
第五句“渚鸟栖蒲立”,描述了鸟儿在湖边的蒲苇上筑巢栖息的景象;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第六句“城砧接曙闻”,描绘了清晨时分,城楼上响起的打更声传来的景象;这两句诗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
最后一句“来宵莫他约,重此话孤云”,表达了诗人对与僧人度过这个美好夜晚的珍视和感激之情;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友谊的珍视和珍惜。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歌。诗人以荷花为线索,通过对荷叶、花苞、花瓣、莲蓬等不同部位的描绘,展现了荷花的生长过程及其美丽的姿态。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将荷花的香气、云霞的美丽、鸟儿的欢唱、城楼的钟声等自然景物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界的元素,也有人类社会的场景,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