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成炼师四首 其二

黄昏骑得下天龙,巡遍茅山数十峰。
采芝却到蓬莱上,花里犹残碧玉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成炼师四首》是唐代诗人刘言史创作的一组作品,以赠送成炼师为主题,表达了对成炼师的敬仰之情。以下是对《赠成炼师四首》及其第二首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唐朝时期,洛阳(今属河南)人刘言史与孟郊友善,曾随阿母在汉宫斋中学习,并受到王武俊的赏识。他的作品风格近李贺、皮日休,其诗作多达千首,被誉为“刘枣强”。在诗歌创作上,他的风格独特,语言明快,展现了他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成就。

  2. 作品赏析:《赠成炼师四首》这组诗作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成炼师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成就。其中《赠成炼师四首·其二》是其中的第二首,通过描绘一幅黄昏时分骑着天龙巡视茅山数十峰的画面,以及随后采芝到蓬莱山上的情景,展现了对成炼师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3. 艺术特色:该诗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对成炼师的敬意。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夕阳、山峰、仙草等元素的刻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神秘的环境中。

  4. 历史影响:刘言史的这组诗作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不仅因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更因他对成炼师的真挚情感和崇高敬意。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后人传颂,成为了研究唐代文化的重要资料。

刘言史的《赠成炼师四首》及其第二首《赠成炼师四首·其二》,不仅是对一位高僧的赞美之作,更是唐代诗歌艺术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