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题藤架

䔿䔿叶成幄,璀璀花落架。
花前离心苦,愁至无日夜。
人去藤花千里强,藤花无主为谁芳。
相思历乱何由尽,春日迢迢如线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题藤架》是唐代诗人独孤及创作的一首杂言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哲思。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诗词原文
  • 尊尊叶成幄,璀璀花落架。
  • 花前离心苦,愁至无日夜。
  • 人去藤花千里强,藤花无主为谁芳。
  • 相思历乱何由尽,春日迢迢如线长。
  1. 作者简介
  • 独孤及(725—777),唐朝文学家,字至之,河南洛阳人。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中的佼佼者,其家族背景复杂,先世为匈奴独孤氏,而其子独孤通理则在天宝末年举洞晓玄经科,担任过左拾遗、礼部员外郎、常州刺史等职。
  1. 作品特点
  • 抒情写景:《和题藤架》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春天气息的藤架之中,通过对花开花落的细致观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内心的情感波动。
  • 艺术风格:独孤及以其精湛的古文造诣著称,擅长议论,对骈偶藻丽的文风持有批判态度。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简练明快,语言清新脱俗,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主题集中在表达离别的痛苦和对美好事物无常的感伤。通过对花前凋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于生命无常、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
  • 诗中的“藤花无主”寓意着孤独与等待,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感情纠葛和对逝去亲人或朋友的无尽思念。

《和题藤架》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它更是一种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独孤及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宏大的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示了他深邃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