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堂

丈室久多病,小园晴独游。
鸣蛩孤烛雨,啅雀一篱秋。
圣主恩难谢,生灵志亦忧。
他年谁识我,心迹在徐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雕堂》是唐代诗人薛能的作品,其诗作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雕堂》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秋日小园景象,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志向。以下是从不同方面对这首诗的解读: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薛能,唐代著名诗人,河东汾州人,字太拙,以诗名世。他的诗歌风格豪放而不失细腻,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时政关怀。
  • 诗作特点:《雕堂》体现了薛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诗中不仅描绘了秋日的自然景色,还蕴含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1. 诗歌原文
  • 诗句解读:诗中“丈室久多病,小园晴独游”反映了诗人身体不佳,却独自在小园中散步的情景;“鸣蛩孤烛雨,啅雀一篱秋”则形象地描绘了秋雨中的蟋蟀和秋日里归巢的雀儿,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萧瑟的氛围。
  • 整体意境:整首诗通过精细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秋天,诗人的心情也随着季节的变迁而变化。
  1. 文学价值
  • 艺术表现:此诗的艺术表现力在于其对自然景物的精准捕捉和深情抒发,以及通过景致传达出的诗人的心境。
  • 文化内涵:作为唐代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值得深入研究和欣赏。

《雕堂》不仅是唐代诗歌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状况,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