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著作挽歌 其四

金堂策令名,仙掖居清位。
鸣玉朝双阙,垂缨游两地。
朝夕既论思,春秋仍书事。
何言鲁声伯,忽下琼珠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陆著作挽歌·其四》是唐代著名诗人储光羲的作品,描绘了作者对一位已故友人的悼念之情。以下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储光羲(约706—763年),唐朝官员、诗人。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不顺,常感世态炎凉,遂弃官归隐。
  1. 作品原文
    金堂策令名,仙掖居清位。鸣玉朝双阙,垂缨游两地。朝夕既论思,春秋仍书事。何言鲁声伯,忽下琼珠泪。

  2. 诗意解读

  • 金堂策令名:描述这位友人在朝廷中的地位和职责。
  • 仙掖居清位:形容他的官职虽然高,但生活却非常清静。
  • 鸣玉朝双阙:指他每日朝见皇帝时,佩戴着玉器,显得尊贵而庄重。
  • 垂缨游两地:表示他身在京城,但心系家乡,两处奔波。
  • 朝夕既论思,春秋仍书事:说明他无论何时都不忘政事,勤于公务。
  • 何言鲁声伯,忽下琼珠泪: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去世的悲痛和哀悼之情,用“琼珠泪”来形容他的死讯给作者带来的震惊和悲伤。
  1. 作品鉴赏
  • 这首诗通过对友人生前的描写和死后的哀悼,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中的用词华丽,情感真挚,读来让人感慨万千。
  • 作者通过对友人生前事迹的描写,展示了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品质,使人对其生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是储光羲在其友人辞世后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哀悼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官场的尔虞我诈以及人生的无常等。

《陆著作挽歌·其四》不仅是一首表达对亡友深情悼念的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生动展现唐代官场生活的画卷。通过这首诗,可以深入理解唐朝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文风貌,对于研究唐代文学和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