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策令名,仙掖居清位。
鸣玉朝双阙,垂缨游两地。
朝夕既论思,春秋仍书事。
何言鲁声伯,忽下琼珠泪。

诗句如下:

金堂策令名,仙掖居清位。 鸣玉朝双阙,垂缨游两地。

译文:
在金堂的官府中担任要职,仙掖之中占据清贵之位。
早晨鸣响玉佩,朝见皇宫,晚上则游览各地。
朝夕之间既是讨论国家大事,又是记载春秋大业。
为何鲁声伯突然流下泪水,悲伤已极?

注释:

  1. 金堂:指朝廷或官府,也指皇帝的居所。
  2. 仙掖(yè):古代宫中官署的名称,此处泛指高贵的职位。
  3. 鸣玉:古代官吏朝会时用玉制的礼器敲击来指挥进退。
  4. 双阙(quē): 古代皇宫的正门两边有楼观,形似双阙,故称。
  5. 垂缨:系在颈上的装饰物,这里代指官员的职务和身份。
  6. 论思:议论政事并思考治国之道。
  7. 春秋:这里泛指历史、典籍。
  8. 鲁声伯:可能是指某个与鲁国有关的人或事。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作品《陆著作挽歌》中的第四首。诗中通过描绘陆著作生前的荣耀和死后的哀伤,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生命的感慨和敬意。全诗语言流畅,意象生动,通过对陆著作生前地位的描写和死后的哀悼,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

诗的开头“金堂策令名,仙掖居清位”展现了陆著作在官场的地位和声望。这里的“金堂”和“仙掖”都是指朝廷的重要机构,象征着高位和清贵。这种描述体现了陆著作在其所处的时代中,具有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影响力。接着,“鸣玉朝双阙,垂缨游两地”则描绘了他在朝堂上的形象。他能够使用玉制礼器指挥众人,显示了他的权威和尊贵。同时,他也能在各地巡游,这表明他的官职不仅局限于京城,而是遍布全国。这两句诗既展现了陆著作的权力和地位,也为后文对其命运的描述埋下了伏笔。

“朝夕既论思,春秋仍书事”进一步强调了陆著作的政治智慧和成就。他不仅仅是一个有权有势的人物,更是一个深思熟虑、勤于政事的政治家。他能够在朝政中提出重要的政治理念,并在史书中记录下这些成就。这种对历史的尊重和责任感,展示了陆著作的高尚品质。最后,“何言鲁声伯,忽下琼珠泪”以一个悲悼的场景收尾。这里提到的“鲁声伯”可能是与陆著作有过交往或者有某种关系的人的代称,而“琼珠泪”则是一种珍贵的珍珠,常用来形容眼泪的美丽和珍贵。这一结尾不仅增添了诗意,也加深了对陆著作一生的评价——他的逝世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整个社会的损失。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陆著作生前地位和成就的描述,以及对其去世后的哀悼和惋惜,展现了诗人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深切怀念和敬仰。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背景,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