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道林寺

佳山路不远,俗侣到常稀。
及此烟霞暮,相看复欲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杜甫曾游道林寺,并留下了著名的诗句《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该诗描绘了道林寺的山川景色和佛教文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宗教的深刻感受。以下是对这首诗以及道林寺的介绍:

  1. 历史背景
  • 时间:杜甫在唐大历三年(768年)流寓长沙时游访道林寺。
  • 地点:位于玉泉之南的麓山之中,是唐代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
  1. 文学成就
  • 作品名称:杜甫的《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 艺术手法:通过对道林寺的描绘,杜甫表达了他对自然与宗教的感悟,以及对唐代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1. 文化遗产
  • 经书保存:道林寺曾是佛教经书的重要收藏地,虽在唐武宗会昌五年(845年)毁佛事件中被毁,但仍吸引了不少名士前来参拜。
  • 文化传承:道林寺不仅是佛教文化的传承地,也成为了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许多文人如骆宾王、宋之问等都曾在其中留下足迹。
  1. 建筑特色
  • 寺庙布局:道林寺的建筑布局独特,有“修庑涧风凉”和“古殿山气阴”的描述,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 文物保护:道林寺的文物保护状况良好,例如袁浩建的四绝堂和马殷重建后的道林寺,都为沈传师、裴休、宋之问等人留下的笔札和诗篇提供了保护。
  1. 旅游活动
  • 游览活动:在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年),沙门禅师疏言获准前往太原求取佛经,河东节度使司空卢钧、副使韦宙慷慨施之,共得佛经5048卷,道林寺因此再度成为讲经重地。
  • 文学交流:在宋代,张嵲和许及之等诗人也曾游访道林寺并留下了诗歌,这些作品反映了他们对佛教文化的感受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道林寺不仅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佛教圣地,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地标。它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变迁和社会发展,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