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湘口

湘山千岭树,桂水九秋波。
露重猿声绝,风清月色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泊湘口》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戴叔伦的代表作品之一

戴叔伦的诗歌以其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在唐代诗人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作常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善于捕捉季节更替中的细微变化,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深邃的情感。《泊湘口》便是这样的一首诗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1. 作者背景:戴叔伦,字幼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省)人。唐朝中期官员,与钱起、刘长卿为同时代文人。戴叔伦一生经历丰富,曾在多个地方担任过官职,晚年归隐故乡。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其诗歌风格也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 诗歌原文:湘山千岭树,桂水九秋波。露重猿声绝,风清月色多。泛楫楚江曲,辍棹潇湘涯。天水互澄廓,矧逢清夜多。
  3. 诗意解读:首句“湘山千岭树”便用宏伟的视角展示了湘江两岸连绵不断的山峦与繁茂的树木,既有力量之美,也有一种静谧之境;第二句“桂水九秋波”则进一步描绘了时间流转和自然变迁的感慨。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露重猿声绝”描绘了深秋时节露重的景象与猿猴因露水重而声音稀少的情境,“风清月色多”则表现了夜晚清风轻拂下清澈的月光和宁静的氛围。

《泊湘口》通过对湘山、桂水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四季更迭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戴叔伦的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有着较高的成就,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思考素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