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狐泉

潏潏寒光溅路尘,相传妖物此潜身。
又应改换皮毛后,何处人间作好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野狐泉》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篇诗作。以下是关于《野狐泉》的介绍:

  1. 创作背景: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号东阳居士,新城(今浙江省富阳县新登镇)人。他是唐朝末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据传,罗隐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受到了当时民间传说和一些神秘事件的影响。他通过描绘寒光溅路尘的景象,表达了对那些潜藏于世的妖物或不良之徒的担忧和不满情绪。
  2. 诗词原文:潏潏寒光溅路尘,相传妖物此潜身。又应改换皮毛后,何处人间作好人。
  • 这首诗以寒光溅路尘起兴,暗指邪恶之物潜伏世间。接着,诗人指出这些妖物可能会改变外貌来逃避人们的追捕。最后,通过疑问句“何处人间作好人”强调了社会对这些邪恶力量的不公正态度和无力感。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情感深沉而真挚,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批判精神。
  1. 诗歌鉴赏:罗隐的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明珠。诗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手法都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这首诗的品鉴,人们不仅能欣赏到罗隐的诗歌才华,还能从中汲取到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罗隐的《野狐泉》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和社会忧虑的诗作,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成就,还反映了唐末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