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返砂歌

金公年六十,六十金公老。
姹女年六十,六十姹女少。
金公年三十,姹女还渐少。
老翁得少妻,枯杨自生筱。
夫妻同一处,成道和合了。
根本是黄芽,金公元一家。
姹女入铅室,须臾地变茶。
覆月合仰月,仰月急须赊。
固济重固济,固济似丹家。
丙丁张下诐,混沌自甜葩。
七八阳数极,九六更须加。
四壳阳既满,五色似朝霞。
去阳除覆月,上上好黄芽。
黄即黄金色,白即白马牙。
变化成运载,故号曰河车。
玄明与滨伏,夫妇同一家。
本是王阳术,黄帝羡金花。
智者能隐秘,愚者向人夸。
若达此道者,鹤控白云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返砂歌》是唐代窦真君的作品,其内容涉及道教修炼和道家养生。 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七返砂歌》由窦真君创作,窦真君在唐代是一位著名的道士,他的诗歌多涉及道教哲学和养生之道。这首诗体现了当时道教文化中的某些核心观念,尤其是关于阴阳、五行和长生不老的思想。
  2. 诗的内容:《七返砂歌》中的“金公”和“姹女”象征着男女双方的和谐与结合,反映了道教中的夫妻同修理论。诗中提到了“成道和合了”,暗示了通过修炼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3. 历史背景:《七返砂歌》的创作时间约在唐末五代时期,这是一个道教兴盛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了道教思想的影响。窦真君作为当时的道士,很有可能在其作品中融入了这一时期流行的道教理念。
  4. 文学价值:《七返砂歌》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部文学作品,它通过具体的意象和形象的描述,传达了一种深邃的思想和哲理。这首诗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对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七返砂歌》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唐代道教文化和文学艺术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唐代的文化特征及其在道教哲学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