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 普劝四众依教修行 日昳未 其五 十首

恣荒唐。
逞奢侈。
一日光阴半朝醉。
思量能得几多时。
眼前便见成枯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佛教中的十二时辰,旨在引导信众按照佛的教诲修行,以达到觉悟的境界。诗中强调了佛教修行的重要性,以及通过修行来达到内心平静和智慧提升的可能性。

原文:
《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
日出初,禅室静,僧前灯明照禅定,香炉烟细绕松根。
午时至,钟声动,众生皆集礼佛堂,梵音缭绕如天宫。
未时分,茶香浓,诸佛慈悲度众生,普劝四众依教行。
黄昏后,月光明,众生心随佛光转,悟道成佛在心中。

此诗以“十二时”为题,描述了从日出到日落的时间段内,佛教徒应如何修行。每个时辰都有其独特的氛围和修行重点,体现了佛教对时间的细致观察和利用。诗中不仅描绘了僧侣在禅室中打坐、诵读经文的场景,还提到了中午时分寺庙里钟声悠扬,信徒们聚集在佛堂中礼拜。到了傍晚,茶香四溢,佛祖的慈悲与智慧似乎弥漫在空气中,鼓励着众生遵循佛法修行。最后,诗尾以月光作为结束,暗示了修行者应当将心中的佛光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悟道成佛为目标。

这首诗展现了白居易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修行和宗教活动的高度重视。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对人们心灵启迪和文化传承的一种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