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岁遭逢在海城,曾容孤迹奉双旌。
酒边不厌笙歌盛,花下只愁风雨生。
棋接山亭松影晚,吟陪月槛露华清。
音尘自此无因问,泪洒川波夕照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昔岁遭逢在海城,曾容孤迹奉双旌。
酒边不厌笙歌盛,花下只愁风雨生。
棋接山亭松影晚,吟陪月槛露华清。
音尘自此无因问,泪洒川波夕照明。
《哭柴郎中》是唐代诗人李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哭柴郎中》这首诗作于唐代,由五代时的南唐人李中所作。作为一位有才华的诗人和官员,李中的文学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等多个领域,尤其擅长七言律诗的创作。《哭柴郎中》就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一个。
在文学价值方面,《哭柴郎中》展现了李中深邃的人文关怀和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捕捉。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其中“昔岁遭逢在海城,曾容孤迹奉双旌”等句,不仅描绘了诗人的生活背景,还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使得读者能够从中窥见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同时,诗中对酒宴、花下、棋局和月夜等元素的运用,也体现了李中对古典美学的理解与追求,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哭柴郎中》不仅是唐代诗歌艺术的代表,更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诗歌的风采,还能深刻感受到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其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