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茅幽寂近禅林,霁景烟光著柳阴。
千嶂华山云外秀,万重乡思望中深。
老嫌白发还偷镊,贫对春风亦强吟。
花畔水边人不会,腾腾闲步一披襟。
华下霁后晓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华下霁后晓眺》是唐代诗人翁承赞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他独到的艺术风格和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
《华下霁后晓眺》中“结茅幽寂近禅林,霁景烟光著柳阴”展现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诗人选择在靠近禅林的住所结茅,以表达他对内心世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在诗人眼中,这不仅是一处居所,更是心灵的避风港,一个可以远离尘嚣、聆听自然声响的地方。
诗中的“千嶂华山云外秀,万重乡思望中深”,则通过描写华山的千嶂远山与深远的乡愁,传达了一种超越现实、向往理想的境界。这里的“千嶂”象征着连绵不绝的自然景观,而“万重乡思”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诗句“老嫌白发还偷镊,贫对春风亦强吟”透露出诗人面对年岁增长的无奈与坚持。尽管年岁已高,仍不放弃自己的文学追求与精神独立。这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诗中的“花畔水边人不会,腾腾闲步一披襟”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在花边水旁,诗人漫步,享受着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自由。在这里,他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翁承赞的《华下霁后晓眺》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景的诗篇,更是一种对生活哲理的探索和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这首诗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于爱好文学和自然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