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之安南

安南千万里,师去趣何长。
鬓有炎州雪,心为异国香。
退牙山象恶,过海布帆荒。
早作归吴计,无忘父母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僧之安南》是唐代著名诗人贯休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贯休是唐末的诗僧与画家,字德隐,出生于婺州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县)。他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使他成为历史上不可忽视的文化人物。
  2. 创作背景:《送僧之安南》作于贯休任豫章郡太守期间。他在此担任地方官员,并致力于文化传播活动,包括讲解佛教经典、传授法华经等。
  3. 作品原文
  • 安南千万里,师去趣何长。
  • 鬓有炎州雪,心为异国香。
  • 退牙山象恶,过海布帆荒。
  • 早作归吴计,无忘父母乡。
  1. 文学特色:贯休在诗歌中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作不仅语言简练,而且意境深远,常常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哲理思考。
  2. 艺术价值:贯休的艺术造诣不仅限于诗词,还包括他的画作。他在绘画方面同样有着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在描绘罗汉十六帧和弟子画像时,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3. 社会影响:贯休的诗作和画作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益州名画录》记载了他对罗汉十弟子的描绘,这些作品被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4. 历史评价:在历史文献中,贯休的诗歌和画作被多次提及和评价。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誉,而且在后世也被认为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送僧之安南》不仅展示了贯休作为诗人的才情,还反映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研究唐代文化和宗教艺术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