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寄周琏

暮角含风雨气曛,寂寥莓翠上衣巾。
道情不向莺花薄,诗意自如天地春。
梦入乱峰仍履雪,吟看芳草祗思人。
手中孤桂月中在,来听泉声莫厌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末寄周琏》是唐代贯休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同时也体现了他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贯休(约公元843年—约公元913年),字德威,号禅月大师,晚唐著名僧人和诗人,四川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他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尤其在佛教诗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1. 诗歌原文
  • 暮角含风雨气曛,寂寥莓翠上衣巾。
  • 道情不向莺花薄,诗意自如天地春。
  • 梦入乱峰仍履雪,吟看芳草只思人。
  • 手中孤桂月中在,来听泉声莫厌频。
  1. 作品赏析
  • 《春末寄周琏》中的“暮角”、“莓翠”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静谧景象,通过这些细节勾勒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闲适与宁静。
  •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内心的平静,以及对友人深切的思念,这种情感贯穿始终,使整首诗洋溢着淡淡的忧郁与哲思。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春末寄周琏》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它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哲理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诗人追求精神自由和心灵解放的人生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