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逝水大匆匆,东观无人失至公。
天上君恩三载隔,鉴中鸾影一时空。
坟生苦雾苍茫外,门掩寒云寂寞中。
惆怅斯人又如此,一声蛮笛满江风。
悼张道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悼张道古》是唐代贯休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此作品:
作者介绍:《悼张道古》的作者贯休,俗姓姜,字德隐,是唐末五代著名的画僧。他的作品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内涵,对后世影响颇深。
内容概述:该诗通过描绘张道古的一生及其去世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其遭遇的感慨与同情。诗中“清河逝水大匆匆,东观无人失至公”反映了张道古的悲剧命运,而“天上君恩三载隔,鉴中鸾影一时空。坟生苦雾苍茫外,门掩寒云寂寞中”则描绘了他在政治斗争中的孤立无援以及死后凄凉的情境。这些描写深刻体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批评以及对个人遭遇的感概。
主题探讨: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权力斗争、个人悲剧和理想破灭的反思。通过对张道古一生的描述,贯休表达了自己对于官场腐败和个人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中不仅展现了个人的命运,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文人在政治上的无力感。
艺术特色:除了深刻的主题外,《悼张道古》在艺术上也颇具特色。诗中使用了大量象征和比喻,如“坟生苦雾苍茫外”,用来形容张道古生前身后的巨大反差,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整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体现了唐代诗词的典型风格。
文化价值:《悼张道古》作为文学作品,不仅是对一个历史人物的评价,也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记忆和记录。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生态,为后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作为艺术作品,其语言的艺术性和思想内容的深度,使其成为了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文献。
《悼张道古》不仅仅是一首诗歌,更是贯休对于人生、社会及历史的深刻思考和表达。通过这首诗,读者不仅可以领略到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也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文化氛围和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