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九经赴举

回也曾言志,明君则事之。
中兴今若此,须去更何疑。
志列秋霜好,忠言剧谏奇。
陆机游洛日,文举荐衡时。
虎迹商山雪,云痕岳庙碑。
夫君将潦倒,一说向深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高九经赴举》是唐代诗人贯休的诗词作品之一。贯休,字德隐,又号 禅月大师,是唐代著名的僧人和诗人,其诗以佛教思想为核心,同时也涉及社会、政治等广泛题材。下面将对《送高九经赴举》一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送高九经赴举》由唐代诗人贯休创作。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佛教界的领袖人物。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对佛教的深刻理解和虔诚信仰,还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批评。

  2. 诗歌原文:这首诗的原文如下:“回也曾言志,明君则事之。中兴今若此,须去更何疑。志列秋霜好,忠言剧谏奇。陆机游洛日,文举荐衡时。虎迹商山雪,云痕岳庙碑。”通过这段原文,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信心以及对个人职责的明确态度。

  3. 主题内容:贯休的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种对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和个人对责任的坚持。诗中通过对比“明君”与“中兴”,强调了在贤明君主治理之下,国家能够迎来复兴的希望。此外,诗人还提到了历史上的人物如陆机、文举,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忠诚和为国尽职的决心。

  4. 艺术特色:贯休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诗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充满了佛教的禅意。《送高九经赴举》便是这种风格的体现。诗中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典故,还展现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送高九经赴举》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送别诗,它更是贯休对于国家和个人责任的一种哲学思考和实践表达。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深邃的思想情感以及对于国家未来的乐观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