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二林寺流水

水尔何如此,区区矻矻流。
墙墙边沥沥,砌砌下啾啾。
味不卑于乳,声常占得秋。
崩腾成大瀑,落托出深沟。
远历神仙窟,高淋竹树头。
数家舂碓硙,几处浴猿猴。
共月穿峰罅,喧僧睡石楼。
派通天宇阔,霤入楚江浮。
为润知何极,无边始自由。
好归江海里,长负济川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西二林寺流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贯休的作品,属于一种古体诗。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宏伟壮丽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介绍
  • 贯休生平:贯休(832—913),字德隐,号禅月大师,唐代著名的诗僧、画家。他生于婺州兰溪(今属浙江),7岁出家,一生游历广泛,曾依钱镠、成汭等多位地方势力。晚年隐居南岳,后因王建之邀入蜀,被赐号禅月大师,享有盛誉。
  • 诗作风格:贯休的诗作以奇崛著称,其诗多以理胜,能创新意。他的诗作常反映现实,批评时事,风格独特而引人深思。吴融评价他说:“上人之作,多以理胜,复能创新意,其语往往得景物于混茫自然之际”(出自《西岳集序》)。
  1. 作品原文
  • 《东西二林寺流水》是一首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的诗篇。全篇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界美的感悟及对自由无拘的追求。诗中“水尔何如此,区区矻矻流”开篇即用疑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好奇心,随即以“味不卑于乳,声常占得秋”描绘水流之声与味道,形象地表达了自然之美。
  • 接下来的文字“崩腾成大瀑,落拓出深沟”进一步描绘了水流的壮美景象,从高处跌落的瀑布声势浩大,水势深远。“远历神仙窟,高淋竹树头”则描绘了瀑布如同神仙居住之地,为竹林树木提供了滋润。整首诗通过这些具体而生动的自然景观,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生命的活力。
  1. 作品赏析
  • 《东西二林寺流水》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哲学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尊重和爱护之情。诗中的“派通天宇阔,溜入楚江浮”表现了诗人对天地广阔、水流悠长的自由想象。
  • 此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如“味不卑于乳,声常占得秋”、“崩腾成大瀑,落拓出深沟”等句子,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精神启迪。
  1. 历史影响
  • 《东西二林寺流水》作为贯休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古典文学特别是诗歌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影响了后世许多文人墨客,成为研究唐代文化和宗教思想的珍贵资料。
  • 此诗在历史上多次被引用和传播。例如,宋代的李清照在她的《夏日绝句》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其中就提到了贯休的这句诗,显示了其在文学史和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东西二林寺流水》是贯休诗作中的经典之作,不仅因其艺术成就而被传颂,更因其所蕴含的哲理和人文情怀而被后人敬仰。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生命、自由与宇宙无限可能的一种探索和表达。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而言,它是了解唐代文化和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