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桂

断破重轮种者谁,银蟾何事便相随。
莫言望夜无攀处,却是吟人有得时。
孤影不凋清露滴,异香常在好风吹。
几回目断云霄外,未必姮娥惜一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中桂》是清代王文治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相关内容:

  1. 作者介绍
  • 王文治:字彦霖,号梦白,晚号石林居士,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他与朱彝尊、厉鹗、陈维崧并称为“浙西四大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王文治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其作品以意境深远、用词精炼而著称。
  1. 诗句原文
    丹桂何年种,清阴遍广寒。
    遥从云外见,疑向镜中看。
    影散弦初满,光凝夜未阑。
    枝先承露湛,叶不为霜残。
    藻采辉璿圃,天香落玉盘。
    折来花似锦,吹过气如兰。
    榆白星光灿,桑红日景团。
    天梯如可接,得月未应难。

  2. 诗意解析

  • 丹桂何年种:描述了桂花树种植的时间之久,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
  • 清阴遍广寒:表达了桂花树茂盛的景象,广寒宫即月亮中宫殿的名字,此处形容桂花树的枝叶繁茂,遮天蔽地。
  • 遥从云外见:通过“云外”这一意象,展现了桂花树高耸入云的姿态,令人仰望而生畏。
  • 影散弦初满:形容月光下桂花的影子随着风的吹动而变得零散,仿佛音符在空中回荡。
  • 天香落玉盘:生动描绘了桂花散发出的独特香气,如同玉盘中的珍珠般璀璨夺目。
  • 折来花似锦:比喻桂花的美丽犹如锦绣一般绚烂多彩。
  • 吹过气如兰:形容桂花的芬芳如同兰花一般清新宜人,沁人心脾。
  • 榆白星光灿:通过对比,突出桂花的明艳与夜空中星光的明亮。
  • 桑红日景团:以夕阳下的桑树为背景,衬托出桂花的美丽与坚韧。
  • 天梯如可接,得月未应难:表达了对于能够接近月亮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实现这一愿望的艰难。
  1. 艺术特色
  • 音韵和谐:整首诗的韵律优美,平仄相间,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音乐般的享受。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如云外、镜中、清阴、玉盘等,这些意象相互映衬,共同构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 情感深沉:诗中不仅赞美了桂花的美,还隐含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
  1. 历史背景: 《月中桂》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文治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个生活在清朝的文人,王文治可能见证了当时社会的变化和自然景观的美丽。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月中桂》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月中桂》不仅是一首描写桂花的古典诗词,更是王文治对自然美的颂扬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学艺术,还能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含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