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进士苏瞻乱后出家

因乱事空王,孤心亦不伤。
梵僧为骨肉,柏寺作家乡。
眼闭千行泪,头梳一把霜。
诗书不得力,谁与问苍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进士苏瞻乱后出家”是唐朝裴说的一首五律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对亲人离去的悲痛以及对出家修行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诗中“因乱事空王,孤心亦不伤。”反映了诗人对于家人离散后的孤独感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强与不屈。这两句不仅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破坏,也展示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仍保持的一份坚持与希望。

诗中的“梵僧为骨肉,柏寺作家乡”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回归宗教净土的场景。这里,“梵僧”指佛教僧人,而“柏寺”则象征着一个宁静的所在。这种转变可能象征着诗人从现实世界的纷扰中抽离出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平静。

“眼闭千行泪,头梳一把霜。”这句话通过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凄凉。诗人用泪水和白发来比喻自己历经沧桑的人生,以及内心深处无法释怀的情感。

最后两句“诗书不得力,谁与问苍苍”则是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无力改变现实的感叹。这里的“苍苍”可以理解为苍天,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微言轻的无奈与悲叹。

《送进士苏瞻乱后出家》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诗歌,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深刻地揭示了唐代社会动荡时期的人文情怀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唐代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领悟到诗人面对生活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与超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