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风拂拂横秋水

春风拂拂横秋水,掩映摇踵对。只知长坐碧窗期,谁信东风吹散,彩云飞。
银屏梦与飞鸾远,只有珠帘卷。杨花零落月溶溶,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春风拂拂横秋水》是南唐词人冯延巳创作的一首充满哀愁与感慨的词,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爱情的深深怀念和无限哀叹。下面是对这首词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冯延巳(895-960),字正中,南唐后期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以其婉约风格著称,善于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来表达个人的内心世界。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后人誉为“花间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2. 词作原文
    春风拂拂横秋水,掩映遥相对。
    只知长坐碧窗期,谁信东风吹散彩云飞。
    银屏梦与飞鸾远,只有珠帘卷。
    杨花零落月溶溶,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

  3. 词作解析

  • 春风拂拂横秋水:此句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秋风轻拂水面,波光粼粼,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波动和情感的起伏。”春风”不仅代表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着主人公心情的变化。
  • 掩映遥相对:这句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所爱之人的深情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两人之间的感情纠葛。
  • 只知长坐碧窗期:这里描述了主人公日复一日、夜以继日地期待着与爱人重逢的情形。”碧窗期”意味着在一个幽静而美丽的地方等待,体现了一种浪漫而又无奈的等待。
  • 东风吹散彩云飞:这一句揭示了命运的无常和爱情的脆弱。彩云象征着美好而短暂的爱情,被东风无情吹散,暗示了爱情的终结。同时,”东风吹散”也象征着破坏者的存在,可能是社会环境、家庭压力或其他外界因素。
  • 银屏梦与飞鸾远:这里的”银屏”可能指的是窗户或屏风,用来隔断外界的干扰,而”梦与飞鸾远”则表达了主人公对于美好梦境的留恋以及对远方恋人的深切想念。
  • 唯有珠帘卷:最后一句揭示了主人公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挣扎的状态。尽管内心渴望着与爱人相见,但现实的残酷使得这一切变得遥不可及。
  • 杨花零落月溶溶:这里的”杨花”指飘散的柳絮,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无常。”月溶溶”形容月光明亮,洒满整个庭院。这句描绘了一个充满哀愁和孤独的场景,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 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尘”在这里代表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痕迹,”玉筝弦柱”则可能指的是乐器或某种装饰品,用以形容环境的美丽与凄凉,以及主人翁内心的复杂感受——既珍惜过去的回忆,又无力挽留现实的变迁。
  1. 词作背景
  • 冯延巳生活在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一个动乱的时代,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文人纷纷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其中不乏以爱情为主题的词作。冯延巳的这首《虞美人》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词,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1. 作品鉴赏
  • 艺术手法:冯延巳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春风、碧窗、彩云等,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画面,使读者能够在心中形成一个生动的形象。同时,他还善用反衬手法,通过对比昔日的美好与现在的凄凉,更加突出了爱情的无常和人生的悲凉。
  • 情感深度:这首词不仅仅是对失恋的一种简单的描述,它还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通过对爱情的歌颂与反思,冯延巳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深沉的情感使得整首词不仅仅是一篇失恋之作,更是一部富有哲理的抒情诗。

《虞美人·春风拂拂横秋水》不仅仅是一首失恋之作,它更像是冯延巳对人生、爱情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独到见解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赏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冯延巳的文学成就和他所处的历史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