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山人

草堂南涧边,有客啸云烟。
扫叶林风后,拾薪山雨前。
野桥通竹径,流水入芝田。
琴月相亲夜,更深恋不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张山人》是唐代诗人孟贯的一首著名诗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思念与祝福。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孟贯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分析:

  1. 诗歌原文翻译:《寄张山人》通过孟贯的眼睛,描绘了一幅隐居者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首句中“伊人高卧白云阿”,以“伊人”代指张山人,形容他躺在白云缭绕的山巅,生活超凡脱俗。次句“衣制芙蓉带女萝”,通过比喻,形容他的服饰朴素自然,如同芙蓉花和攀附其上的女萝。
  2. 诗歌赏析:孟贯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野桥通竹径,流水入芝田”,这些描写既生动又富有诗意,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笔下的山水间飘荡着的那份宁静与和谐。
  3. 诗歌注释:《寄张山人》是孟贯的著名诗作,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一封书信,更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抒情诗。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可能重逢的期盼。
  4. 诗歌朗读:孟贯的《寄张山人》原文及翻译如下:草堂南涧边,有客啸云烟。扫叶林风后,拾薪山雨前。野桥通竹径,流水入芝田。琴月相亲夜,更深恋不眠。
  5. 作者简介:孟贯(约公元九五七年前后在世),字一之,建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周世宗显德中前后在世。性疏野,不以荣宦为意。周世宗至广陵时,因独坐空山思五陵而闻名。他的诗作多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6.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社会风气开放,文人墨客崇尚隐逸,孟贯的作品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7. 作品影响:《寄张山人》作为孟贯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也在后世被广泛传颂。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使其成为研究唐代文学的重要文献。

《寄张山人》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诗作,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哲理和审美价值的文学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及其对自然美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