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岩烟断玉巢欹,罨画春塘太白低。
马踏翠开垂柳寺,人耕红破落花蹊。
千年胜概咸原上,几代荒凉绣岭西。
碧吐红芳旧行处,岂堪回首草萋萋。
再游韦曲山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谭用之《再游韦曲山寺》的文学鉴赏
《再游韦曲山寺》是唐代诗人谭用之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谭用之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反映作者的情感变化。开篇“鹊岩烟断玉巢,罨画春塘太白低”,以喜鹊栖息于倾斜的岩石之上,以及春水波光粼粼、星光闪烁的场景,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又美丽的山寺清晨。接着,“马踏翠开垂柳寺,人耕种红破落花蹊”,诗人通过动态的描写,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山野景象,既有马儿踏过绿柳的轻盈,也有农夫耕耘后红花瓣散落在小路上的美丽画面。诗尾的“千年胜概咸原上,几代荒凉绣岭西”则表达了对过去辉煌与今日荒凉对比的深沉感慨。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也颇具特色,如“碧吐红芳旧行处,岂堪回首草萋萋”等句,运用了色彩鲜明的词汇,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感染力。整体而言,《再游韦曲山寺》不仅体现了谭用之卓越的艺术天赋,也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
谭用之的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述,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通过对韦曲山寺及其周围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人生百态的独特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