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巷陌。秋风起、边城一片离索。马嘶渐远,人归甚处,戍楼吹角。情怀正恶。更衰草寒烟淡薄。
似当时、将军部曲,迤逦度沙漠。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漫写羊裙,等新雁来时系著。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
凄凉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凄凉犯·斜阳巷陌》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词作,由姜夔所创作。该词描绘了合肥街头巷尾在黄昏时分的景象,通过对秋日夕阳、荒烟野草等自然景色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深深的哀愁与孤独感。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分析:
- 作者简介:
- 姜夔(1154-约1221年),南宋著名的词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出生于江西南昌。他的词作以典雅著称,擅长咏物,尤其对音乐有着深厚的造诣,自创“白石调”。
- 词牌名称解析:《凄凉犯》这一词牌名,源自于《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在上,於昭于天。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亹亹文王,令闻不已。”其中“文王”被比作高尚的道德标准,而“文王”则象征其德行之高深。在此背景下,姜夔将此词命名为“凄凉犯”,寓意着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悲悯与忧虑。
- 此曲名为《瑞鹤仙影》,意喻词中意境如同神仙般的超凡脱俗,同时也暗含了作者在词中寄托的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理想的情怀。
- 词句鉴赏:《凄凉犯·斜阳巷陌》中的“秋风夕起骚骚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秋风仿佛具有了生命和情感,增添了作品的艺术效果。而“不胜凄黯”则直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悲伤和无奈。
《凄凉犯·斜阳巷陌》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象的作品,更是一种心灵的抒发。通过姜夔的细腻笔触,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于时代变迁、个人境遇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注解
凄凉犯, 词牌名,姜夔自制曲,有乐谱传世,仙吕调犯双调。又名《瑞鹤仙影》。双片九十三字,仄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