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 寄辛稼轩

古岂无人,可以似吾,稼轩者谁。拥七州都督,虽然陶侃,机明神鉴,未必能诗。常衮何如,羊公聊尔,千骑东方侯会稽。中原事,纵匈奴未灭,毕竟男儿。
平生出处天知。算整顿乾坤终有时。问湖南宾客,侵寻老矣,江西户口,流落何之。尽日楼台,四边屏幛,目断江山魂欲飞。长安道,奈世无刘表,王粲畴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寄辛稼轩》是宋代词人刘过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辛弃疾的敬仰与期盼能够与之相见的愿望。下面是关于这首词的介绍:

  1. 创作背景:《沁园春·寄辛稼轩》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的刘过因四次应举未中而流落江湖,他的作品风格与辛弃疾相近,充满了抗金的豪情和对政治抱负的追求。词中流露出他对未能赴约的遗憾以及对辛弃疾才华的赞赏。

  2. 作品原文
    古岂无人,可以似吾,稼轩者谁。
    拥七州都督,虽然陶侃,机明神鉴,未必能诗。
    常衮何如,羊公聊尔,千骑东方侯会稽。
    中原事,纵匈奴未灭,毕竟男儿。
    平生出处天知。
    算整顿干坤终有时。
    问湖南宾客,侵寻老矣,江西户口,流落何之。
    尽日楼台,四边屏幛,目断江山魂欲飞。
    长安道,奈世无刘表,王粲畴依。

  3. 作品鉴赏:这首词不仅展现了刘过的文学才华,还透露了他渴望为国家效力、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他的诗词风格狂逸俊致且富有激情,与辛弃疾的词风相得益彰,被并称为“辛派三刘”。同时,他与陈亮、岳珂友善,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体现了他在当时文坛上的影响力和声望。

《沁园春·寄辛稼轩》不仅是一首表达作者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一部蕴含深意的文化瑰宝,它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宋代文化及文人的精神追求。

注解

陶侃(公元259年-公元334年):字士行,晋朝名将,陶渊明曾祖。本为江州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省都昌县)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陶侃出身寒门,初任县吏,后渐任郡守,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封长沙郡公。陶侃不单对东晋的建立与维持在作出军事上贡献,其治下荆州太平安定,史称“路不拾遗”,深为人所称道。

常衮(公元729年-公元783年):字夷甫,唐朝宰相,京兆(今陝西西安)人。宦官鱼朝恩恃宠专权,群臣竞相邀宠,唯衮不畏朝恩,常衮上言:“成均之任,当用名儒,不宜以宦者领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