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少年 · 陇首山

陇云溶泄,陇山峻秀,陇泉呜咽。行人暂驻马,已不胜愁绝。
上陇首、凝眸天四阔。更一声、塞雁凄切。征书待寄远,有知心明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忆少年·陇首山》是宋代词人万俟咏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西北边陲的陇首山为背景,通过对山川美景的描绘和对离别之情的表达,展现了词人的深沉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下面是对其的介绍:

  1. 作品原文
    陇云溶泄,陇山峻秀,陇泉呜咽。行人暂驻马,已不胜愁绝。上陇首、凝眸天四阔。更一声、寒雁凄切。征书待寄远,有知心明月。

  2. 作者介绍

  • 万俟咏,南宋初期词人,生平事迹不详,擅长音乐和文学,尤以词作闻名于世。
  1. 词牌形式
    《忆少年》(又名“十二时”、“桃花曲”等),是宋代流行的一种词牌名,属于双调体裁,通常四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两仄韵,末三句三仄韵,上下片末后结句均用上一下四句法。

  2. 诗词鉴赏

  • 景物描写:《忆少年·陇首山》中,“陇云溶泄,陇山峻秀,陇泉呜咽”生动描绘了陇首山的壮丽景色。这些自然景观不仅为诗歌提供了丰富的视觉形象,也烘托出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
  • 情感表达:词中的“行人暂驻马,已不胜愁绝”表达了词人在面对壮美山河时内心的忧愁和不舍。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内涵。
  • 意境营造:“上陇首、凝眸天四阔”展现了词人登高远眺的情景,而“更一声、寒雁凄切”则增添了一丝凄凉和孤独感,使得整首词的意境更加深远。
  • 艺术手法:通过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对照,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词中的用典(如“征书待寄远”)也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厚度。

《忆少年·陇首山》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词,更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蕴深远的文学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