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碧琉璃瓶

手持苍翠玉,终日看无足。
秋天长在眼,春水忽盈掬。
莹然无埃尘,可以清心曲。
有酒自此倾,金樽莫相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海南碧琉璃瓶》是宋代诗人孔平仲的一首作品,其原文为“手持苍翠玉,终日看无足。秋天长在眼,春水忽盈掬。莹然无埃尘,可以清心曲。有酒自此倾,金樽莫相渎。” 该诗不仅体现了孔平仲深厚的文学造诣,还展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邃意境。

诗歌中的“手持苍翠玉”,通过“苍翠玉”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作者手持的珍贵物品——一块质地细腻、色泽温润的玉石。这种描述不仅赋予了玉石以生动的形态,也暗示了作者对玉石的喜爱与珍视。

“终日看无足”一句,展现了作者对玉石的细致观察,通过对玉石无足的形容,传达了一种超脱物外、心如止水的禅意境界。这不仅是玉石本身的特质,更是作者心境的一种象征。

再观“秋天长在眼,春水忽盈掬”两句,诗人用季节变化来隐喻人的情感状态。秋季代表成熟与收获,而春天则寓意新生与希望。这表达了一种对时间流转的感慨及对生活变迁的深刻理解。

“莹然无埃尘,可以清心曲”进一步强调了玉石的纯净之美,它能够净化人的心灵,使人忘却尘嚣,回归内心的宁静。这里的“可以清心曲”不仅仅是对玉石功能的描述,也是对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结语部分,“有酒自此倾,金樽莫相渎”则是对前文情感升华的总结。诗人在这里借酒消愁,通过饮酒来排解心中的忧愁。这不仅是对个人情绪的抒发,也可能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的生活写照,即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追求。

《海南碧琉璃瓶》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画卷。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展现出的高超技巧和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