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居园池杂题披锦亭

繁红层若云,密绿叠如浪。
青帝下寻春,满园开步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守居园池杂题·披锦亭》是宋代文同的一首诗歌。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文同(1018年-1073年),字同,又字梦得,号筼谷居士,又号涪翁,江苏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画家、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尤以画竹著称,有“墨竹大师”之誉。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2. 诗作原文:繁红层若云,密绿叠如浪。青帝下寻春,满园开步障。《守居园池杂题·披锦亭》中的“繁红”,指的是盛开的花朵,色彩斑斓如同层层云霞;“密绿”,则是指茂密的叶子,层层叠叠如同波涛汹涌。这两句通过对花与叶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春天园林的美丽景观。接着,“青帝下寻春”,青帝即春天的化身,它不辞辛劳地探寻春天的到来,为大地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满园开步障”,则描绘了园中树木环绕成屏障,使得园林仿佛被春天完全包围,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幽深。
  3.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风格独特,既有细腻的描写,又有深刻的意象。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也反映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和超脱世俗的心境。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4. 文化价值:《守居园池杂题·披锦亭》不仅是文学作品的典范,也是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缩影。它展示了古人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感悟,创造出具有诗意的自然画面,同时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守居园池杂题·披锦亭》是宋代文同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不仅在文学上有较高的成就,也在艺术和文化层面上具有重要价值。对于热爱古典文学和自然景观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和精神享受,值得细细品读和深入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