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噪令公喜,鸦噪令公怒。福兮挽不来,祸兮推不去。
咄哉之二虫,于尔竟何与。茅檐新雨晴,鹊声哢圆嗉。
主人颜色和,甘谀终不悟。祸常十八九,鸦故告之故。
城头尾毕逋,唾者满行路。佞鹊不我忤,忠鸦不我误。
试尝问主人,无乃乖好恶。呜呼平生所闻唐太宗,切齿不平田舍翁。
昨朝坟上土花堕,断碑零落悲秋风。
二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风水洞闻二禽》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作品之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鸟类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以下是对其的介绍:
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被后世尊称为文忠。他不仅是宋仁宗嘉佑二年进士,还曾因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下御史狱,但因其直言进谏的精神而备受敬重。苏轼的一生充满传奇,他在政治生涯中屡遭贬谪,却始终未改其文学追求,留下了大量传世佳作。
内容简介:《风水洞闻二禽》作为宋代文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诗中的“二禽”并非指真实的鸟,而是以鸟喻人,通过描绘二只鸟在风水洞中的遭遇,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境遇与世态人情的深刻理解。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其巧妙的比喻与深刻的意境上。诗中将二只鸟分别比作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命运选择,一者如大鹏展翅高飞,一者似篱边斥鴳默默无闻。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读者能够从中获得对人生选择的启示。同时,苏轼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既具哲理性,又极富艺术魅力。
《风水洞闻二禽》作为一首具有深厚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的诗歌,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和审美体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不仅能领略到苏轼诗歌的独特风格,更能从中汲取到面对生活挑战时应有的智慧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