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遍 · 其二 · 用韵作月对和程申父国录

月曰不然,君亦怎知,天上从前事。吾语汝,月岂有弦时。
奈人间井观乃尔。休浪许。历家缪悠而已。谁云魄死生明起。
又明死魄生,循环晦朔,有老兔、自熙熙。妄相传、月溯日光馀。
嗟万古谁知了无亏。玉斧修成,银蟾奔去,此言荒矣。
噫。世已堪悲。听君歌复解人颐。桂魄何曾死,寒光不减些儿。
但与日相望,对如两镜,山河大地无疑似。待既望观之。
冰轮渐侧,转斜才一钩耳。论本来不与中秋异。恐天问灵均未知此。
又底用、咸池重洗。乾坤一点英气。宁老人间世。飞上天来,摩挲月去,才信有晴无雨。
人生圆缺几何其。且徘徊、与君同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哨遍·其二 · 用韵作月对和程申父国录》是宋代方岳的作品,这首诗歌通过月亮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宇宙以及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背景与作者
  • 作品介绍:方岳,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以其诗作著称于世。《哨遍·其二 · 用韵作月对和程申父国录》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一篇,体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根据内容推测,方岳可能借月亮这一自然元素来抒发其对生命、宇宙和时间变迁的感慨。在古代文人中,月亮往往被视为情感的象征,也是哲思的对象。
  1. 诗歌主旨与结构
  • 主旨表达:诗歌通过与月亮的对话形式,传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追问。月亮被拟人化,成为诗人情感的寄托对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和人类存在深层次的思考。
  • 结构布局:全诗分为三部分,每部分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展开。第一部分通过“月曰不然”引入主题,第二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三部分则以“奈人间井观乃尔”作结,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悲悯的情感态度。
  1. 诗句解析与鉴赏
  • 关键语句解读:例如,“月岂有弦时”表达了诗人对月亮非物质存在的看法,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相对性的理解。
  • 情感表达: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用来象征清高或寂寥,这反映了诗人可能的内心状态和哲学思考。

《哨遍·其二 · 用韵作月对和程申父国录》不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艺术佳作,更是方岳深邃思想和独特文风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