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无雪润田畴,渴井泉源冻不流。
昨夜忽飞三尺雪,今年须兆十分秋。
占时父老应先喜,忍冻饥民莫漫愁。
晴色已回春气候,晚风摇绿看来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一冬无雪润田畴,渴井泉源冻不流。
昨夜忽飞三尺雪,今年须兆十分秋。
占时父老应先喜,忍冻饥民莫漫愁。
晴色已回春气候,晚风摇绿看来牟。
《正月二十八日夜大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收录于《白氏长庆集》。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在元和九年(814年)正月二十八日夜晚突降大雪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政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诗中通过描绘大雪的景象来抒发情感。白居易用“夜深雪压千门闭”开篇,生动地描绘了大雪覆盖大地、使千门紧闭的情景。这种景象既形象又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社会的黑暗和政治上的闭塞。
诗中还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比如“千门开锁万钉落”,将雪比作“万钉”,暗示着虽然外面下着大雪,但人们的内心却像钉子一样紧密相连,没有缝隙,表现出一种压抑和封闭的氛围。
白居易在诗中也提到了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他写道:“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大雪的困惑和好奇,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政的担忧和无奈之情。
《正月二十八日夜大雪》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诗歌,通过描绘大雪的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时政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