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池之清夷堂

堂静草侵廊,羁怀未易忘。
近城知郡圃,有佛即僧坊。
恶句书盈壁,空樽垒到墙。
使君临宠外,满目树苍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寓池之清夷堂》是南宋诗人毛珝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体现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心境与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堂静草侵廊,羁怀未易忘。
    近城知郡圃,有佛即僧坊。
    恶句书盈壁,空樽垒到墙。
    使君临宠外,满目树苍苍。

  2. 诗歌解读

  • 堂静草侵廊:“堂静”描绘了诗人居所的宁静景象;“草侵廊”则表现了庭院中绿草的生机勃勃。
  • 羁怀未易忘:表达了诗人内心对故乡的思念和不舍之情。
  • 近城知郡圃:“近城”说明诗人居住的位置靠近城市;“知郡圃”可能意味着他熟悉当地的园林或官府园林。
  • 有佛即僧坊:反映了当地佛教与道教共存的现象,反映出宋代社会的宗教多元性。
  • 恶句书盈壁:可能意味着诗人的作品或留言充满墙壁,反映了诗人的创作热情和社会交往的密切程度。
  • 空樽垒到墙:表达了诗人饮酒作乐的生活状态,以及对于世俗繁华的一种超然态度。
  • 使君临宠外:指诗人受到上级官员的赏识,但即便如此,仍无法完全摆脱内心的羁绊。
  • 满目树苍苍:描绘了周围自然环境的美丽景色,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1. 作者简介
  • 毛珝(1197年-1265年),字元白,三衢(今浙江衢州)人,南宋诗人。他的生平和创作情况在宋代已有记载,被后人称为“唐诗人”。李龏为之作序,认为其才华不亚于唐代诗人沈千运。
  1. 作品风格
  • 《寓池之清夷堂》作为毛珝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的诗歌风格。他的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寓池之清夷堂》中的“堂静”“草侵廊”等诗句,不仅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更通过这些细节传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寓池之清夷堂》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扇窗口,展现了宋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