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 桂

绿玉枝头一粟黄。碧纱帐里梦魂香。晓风和月步新凉。
吟倚画栏怀李贺,笑持玉斧恨吴刚。素娥不嫁为谁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文英的《浣溪沙·桂》是一首充满艺术魅力的宋代词作。此词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美的细腻观察,还表达了对青春流逝和女性孤独情感的深刻感慨。下面是对该词的详细分析:

  1. 作者简介
  • 吴文英,字君特,号梦窗,南宋后期的著名词人。他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其作品多反映出对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1. 词作原文
  • 曲角深帘隐洞房。
  • 正嫌玉骨易愁黄。
  • 好花偏占一秋香。
  • 夜气清时初傍枕,晓光分处未开窗。
  • 可怜人似月中孀。
  1. 主题思想
  • 青春难再:通过对桂花盛开时节的描述,暗喻青春易逝,美好年华难以持久,反映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哀叹。
  • 闺中少妇的愁思:词中提到“闺中少妇秋夜”,展现了一位闺中女子在秋夜独守空闺时的忧愁与寂寞,这种情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女性情感世界的深切关注。
  1. 艺术手法
  • 情景交融:词中的“曲角深帘”、“玉骨”等意象,巧妙地融合了现实与理想、物象与情感,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又带有诗意的画面。
  • 对偶手法:词中的对偶句“好花偏占一秋香”和“夜气清时初傍枕,晓光分处未开窗”等,展现了作者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艺术追求。
  1. 文化内涵
  • 自然美:通过描写桂花的美丽,词人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敬畏之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自然美学观念。
  • 女性情感:词中的闺中少妇形象,反映了宋代社会对女性情感状态的关切,以及对于闺阁生活的独特审美。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夜气清时初傍枕,晓光分处未开窗”,寥寥数语,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夜晚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庭院之中。
  • 含蓄蕴藉:吴文英的词常常含蓄蕴藉、意蕴深远,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词可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创作的,如秋天的夜晚,桂花盛开,词人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因此创作了这首词。

《浣溪沙·桂》不仅是一首艺术性极高的宋词,也是研究宋代文学和女性诗歌的重要文献。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