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福寺藤架

生长应毫末,敷腴忽十寻。
繁花春不歇,密叶昼长阴。
风过龙蛇动,云开洞府深。
时来学晏坐,朝市不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洪福寺藤架》是宋代诗人孔武仲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描绘了洪福寺旁藤架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感慨及内心的宁静。《洪福寺藤架》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深邃的内涵,成为后人研究和传颂的经典之作。

《洪福寺藤架》在艺术表现上展现出极高的成就。诗歌通过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藤架的生长状况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首句“生长应毫末”以极富画面感的笔触,勾勒出藤架初生的稚嫩与生命力。次句“敷腴忽十寻”则展现了藤架随时间生长的壮观,其茂盛的枝叶仿佛能遮蔽天空,给人以无限遐想。诗句中的“繁花春不歇”、“密叶书长阴”等描绘,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更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季节更迭中的自然之美。

诗歌在情感表达上也极具深度。诗中流露出一种超脱物欲、追求内在修养的情怀。诗人通过“时来学晏坐,朝市不关心”的表述,传达了一种远离尘嚣、静心养性的心境。这种心境不仅体现了宋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也是古代士大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同样值得关注。宋代是一个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文人墨客辈出,他们的作品多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孔武仲作为当时的文学家之一,其诗歌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通过对《洪福寺藤架》的研究,不仅可以窥见宋代诗歌的风貌,还能深刻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观念。

《洪福寺藤架》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承载深厚文化底蕴、体现文人精神世界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人们不仅能欣赏到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更能从中获得关于生活、情感、哲学等多方面的深刻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