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竹元珍僧舍牡丹次韵

知到东邻赏牡丹,高僧防客颇艰难。
鲜妍自是天花种,僻静应无俗眼看。
叶似蟠桃相隐覆,蕊随飞蝶渐凋残。
新诗清苦如郊岛,肯羡侯家一醉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竹元珍僧舍牡丹次韵》是宋代诗人孔武仲创作的一首咏物词。下面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首作品进行分析:

  1. 创作背景
  • 孔武仲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安定,文化繁荣,文人墨客们多有咏物诗作。
  •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孔武仲与某位高僧的交往有关,高僧因防备客人而感到困难,同时表达了对牡丹花的赞美和对俗世的疏离。
  1. 诗词原文
  • 知到东邻赏牡丹,高僧防客颇艰难。
  • 鲜妍自是天花种,僻静应无俗眼看。
  • 叶似蟠桃相隐覆,蕊随飞蝶渐凋残。
  1. 诗词赏析
  • 词中以赏牡丹为主题,描绘了高僧因为防备客人而感到困难,同时表达了对牡丹花的赞美和对俗世的疏离。
  • 词中的“鲜妍自是天花种,僻静应无俗眼看”两句,形象地比喻了牡丹花的美丽与高雅,与其他世俗之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词中的“叶似蟠桃相隐覆,蕊随飞蝶渐凋残”两句,描绘了牡丹花的枝叶与花朵的娇嫩可爱,同时也表达了词人的感慨之情。
  1. 作者介绍
  • 孔武仲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他与欧阳修、苏轼等文人过从甚密,诗词唱酬不断。
  • 孔武仲一生著书百余卷,主要著作有《书说》、《诗说》、《论语说》、《金华讲义》、《孔氏奏议》、《芍药园序》及《孔氏杂说》等。
  1. 艺术手法
  • 孔武仲在这首词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通过对牡丹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高僧的敬重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淡然。
  • 词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既有生动的写景,也有深刻的抒情,展现了孔武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和竹元珍僧舍牡丹次韵》不仅是一部咏物词,更是一部富有哲理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高僧与牡丹花之间的和谐共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