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至巴陵

南行应不叹途穷,水驿连翩遇好风。
远浪飞来千白鹭,轻帆相逐两冥鸿。
残云日挂苍茫外,平野天垂旷阔中。
湘浦旧游思一访,肯因莼脍忆江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至巴陵》是宋代诗人孔武仲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旅途所见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的行旅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以下是对该诗歌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将至巴陵》的创作时间不详,只知道它是在宋代所写。根据诗中的内容来看,诗人可能曾在巴陵地区进行过旅行,因此以“将至巴陵”作标题,暗示了诗人当时身处旅途之中。
  2. 文学价值:《将至巴陵》是一首典型的宋代山水田园诗。诗中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如“远浪飞来千白鹭,轻帆相逐两冥鸿”,以及“残云日挂苍茫外,平野天垂旷阔中”,这些细腻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捕捉和深刻感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闲适自在的人生态度和淡泊名利的哲学观。
  3. 艺术特色:《将至巴陵》在语言上采用了简洁而富有力度的表达方式,通过对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残云日挂苍茫外,平野天垂旷阔中”这句诗,运用了拟人化的技巧,将天空与大地赋予了生命感,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这种艺术手法使得《将至巴陵》不仅在形式上符合宋代诗歌的审美特征,也在内容上达到了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启迪。

《将至巴陵》不仅是一首表现宋代自然风光的佳作,也是研究宋代文人生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人对自然界深刻的感悟,还能进一步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精神追求。《将至巴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文化滋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