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芸老通判

御史连章乞此行,制书优遣副专城。
京都岂乏翱翔处,忠义先期去就明。
祖帐杯盘留晚色,关山草木动秋声。
西州莫作经年计,早晚君王召贾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芸老通判》是宋代诗人孔武仲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孔武仲(1042~1097),字常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孔子四十七代孙,孔文仲大弟。自幼聪慧好学,嘉祐八年(1063)登进士甲科第,后任御史中丞。
  1. 创作背景
  • 当时北宋王朝正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由于王安石的变法引发了士大夫阶层的不满,许多官员被罢免或调离。孔武仲作为御史中丞,积极参与到政治斗争中去,因此写下了这首《送芸老通判》。
  1. 诗词原文
  • 御史连章乞此行,制书优遣副专城。京者岂乏翱翔处,忠义先期去就明。祖帐杯槃留晚色,关山草木动秋声。西州莫作经年计,早晚君王召贾生。
  • 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忠诚与担当的赞美。首联“御史连章乞此行”,意味着孔武仲多次上奏朝廷,请求皇帝派遣他去边疆执行重要任务。颔联“制书优遣副专城”则说明皇帝已批准了他的请求,并给予他优厚的待遇。颈联“京者岂乏翱翔处”和“忠义先期去就明”进一步强调了他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品质。尾联“西州莫作经年计”则表示,他此次出行可能不会长时间停留,而是要尽快完成任务返回。最后一句“早晚君王召贾生”,则是对友人未来的期待与祝福,希望他能早日得到重用。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成就。首先,它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使得诗歌的结构更为严谨,节奏也更为鲜明。其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既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也使得诗歌更加含蓄深远。再次,诗人运用了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此外,这首诗还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北宋时期的政治风云和社会风貌。
  1. 文学价值
  • 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在内容上也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诗人通过对友人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

《送芸老通判》是一首充满爱国情怀和人生哲理的作品。它不仅是孔武仲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宋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代表。读者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变迁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