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公草堂

达士因忘世,非求高尚名。
林泉得佳处,风物有馀清。
贝锦伤谗舌,浮云寄宦情。
诗才今古备,性理死生明。
莲沼秋芳合,香山晚翠横。
黄芦绕官舍,不复念青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白公草堂是宋代诗人王十朋的作品,一首充满哲理的古诗。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白公草堂》:

  1. 作者背景
  • 王十朋简介: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寓意深远著称,对后世影响颇深。
  • 时代与创作环境:王十朋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他身处官场,目睹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沉浮,这些经历都深刻地反映在他的诗歌中。
  1. 作品原文
  • 日烘烟袅紫,敬为白公堂。
  • 庐阜双林寺,炉峰几瓣香。
  • 日烘烟袅紫,敬为白公堂。
  • 庐阜双林寺,炉峰几瓣香。
  1. 诗词赏析
  • 意境与情感: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传达出诗人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 艺术手法:王十朋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如“日烘烟袅紫”暗示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而“敬为白公堂”则表达了诗人对道德操守的敬重。
  1. 历史意义
  • 文化传承:作为宋代的诗歌经典,《白公草堂》不仅展示了宋代诗歌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
  • 思想价值:王十朋的诗歌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 现代应用
  • 教育意义:在现代教育中,王十朋的诗歌不仅是文学欣赏的对象,更是品德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
  • 研究价值:对王十朋及其诗歌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宋代文学以及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理解,同时也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灵感和借鉴。

《白公草堂》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歌,它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于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王十朋的诗歌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白公草堂》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高尚品质的向往。

相关推荐